有目的的练习
在记忆数字的训练中可以看出,要想有所突破,那么每次反复训练的难度都要在自己能达到的极限附近。
学习新技能的一般方法
- 首先,一般性地了解我们想做些什么,从导师、教练、书籍或网站上获得一些指导
- 然后开始练习,直到我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 接下来,让这种技能变成自动的、自然而然的。
你要理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 | 一旦你已经达到了这种令你满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你的水平,无论是开车、打网球还是烘焙饼干,你就已经 |
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1
2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要把目标分解,并制订一个计划。关键是接受那个一般目标(并且日渐
精进),并将其转化成一些具体目标,使你能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的期望。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分解一般目标。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1
2
3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
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
远。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训练难度恰好位于自己能力的极限高一点的位置
1
2
3
4我们的记忆实验在设计之初就避免让史蒂夫感到太舒服。随着他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我会用更长的数字串来挑战他,以便他
总是能在离自己的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特别是,每次他背出来了,我便增加数字的数目;他没背出来,我
便减少数字的数目。这样一来,我把数字的数目恰好保持在他能够背得下来的程度,同时也总在促使他记住只比之前多一个数
字的数字串。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遇到瓶颈怎么办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你也许发现,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相对较为容易,然后你会继续
逼迫自己。但有时候,你偶然碰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想办法去逾越这些障碍,是通向有目的的
练习的隐藏钥匙。
-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不管什么障碍,越过它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
- 事实证明,有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障碍。转移注意力,忽视自己对自己设置的限制。或者适当的降低难度,提升信心。
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某些时刻,似乎你不可能再取得任何进步了,或者,至少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提高水平。
注意事项:尽管我们总能继续前进和不断进步,但要想做到,并不见得总是轻而易举。保持专注并继续努力,是很难做到的,而且通常没有
趣味。
- 维持动机
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这种反馈可能是内部反馈,比如满足于看到你自己在某件事上的水平提高, 也可能是由其他人提出的外部反馈,但它们对某个人是否能够在有目的的练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十 分重要。
总结
有目的的练习:
- 走出你的舒适区
- 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
- 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
- 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
- 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以上是成为是成为卓越人才的开端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 同样是有目的的练习,方法很重要,可以事先学习他人高效合理的方法,也可以在训练中反思总结一步一步修正适合自己的方法。
- 构建了一系列的心理结构,使自己能够使用长时记忆来回避短时记忆通常的局限。那种心理结构,也就是各种各样的记忆术
- 在记住数字之前,事先决定采用什么模式来记忆,这种预先固定的模式称为“检索结构”(retrieval structure)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卖报小行家!
评论